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国际研究学部主任,是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区域合作研究的探路者...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国际研究学部主任,是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区域合作研究的探路者...
作为一名改革研究者,迟福林专注于中国改革问题研究,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改革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直谏改革为己任,坚持问题导向的战略与行动研究...
长期从事价值理论研究的蔡继明,自1998年起先后担任过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也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物。近日,在清华园内一座有80多年历史的3层小楼里,蔡继明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讲述其治学历程。
2005年,洪永淼受聘到厦门大学创办“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短短几年,小小的研究院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一个活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研究机构。洪永淼也成为拥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终身教授等头衔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甘犁,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2009年,他发起并领导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术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建立起中国微观金融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填补了中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的空白。
卢锋,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在英国利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担任财政部与人社部等部门咨询专家以及“东盟—中日韩宏观研究办公室”(amro)顾问组成员。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了多个重要文件,在现代农业、乡村治理、城镇化、农民工、土地制度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为推动相关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姚景源,1983年吉林大学世界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曾在国家经委、商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内贸易部、中国商业联合会等多个部门任职,之后担任过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安徽省阜阳市市长、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等职务,现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鲁政委,湖北随州人,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10年12月份被授予“上海金融领军人才”;2011年7月份荣获“首届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称号。
1965年,向松祚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小时候,村里绝大多数人没有上学的机会,多数人家里也没有什么书。“我父亲曾经几次要我退学回家帮忙,我觉得干农活太累,想坚持读书。结果就稀里糊涂,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
这位出生于湘西农村的经济学家,究竟如何与经济学“结缘”?为何有幸一路拜得名师?成果丰硕的他,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付出与努力?近日,在他逼仄的办公室里,李佐军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采访。
他注重经济学研究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出发,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代表作有《收入分配循环论》《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大国财政》《以共治理念推进ppp立法》等,并发表了《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论公共风险》《在不确定性世界寻找确定性》《以人为本的财政观:民生财政》等论文。
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要非常小心,一定要看清理论运用的边界。若与经济的实际情况发生明显偏离时,理论结论就往往不适用于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