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单一窗口 航空物流”模式、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开展口岸降本增效集成改革、首发自贸区中欧国际班列……走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在极具现代感和科技感的展厅里,记者感受到了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这里展示了厦门自贸片区8年多来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我们累计推出了创新举措553项。”厦门自贸委经济发展局(数字化促进局)局长代斌介绍。
厦门自贸片区是厦门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一直以来,厦门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经济特区、金砖创新基地、自贸试验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综改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在项目落地时,借助了特区的政策优势。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中外合资企业有税收、通关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正林介绍,公司于1993年成立,为客户提供一系列机身服务,包括机身维修、整装、客舱整装及客机改装货机服务,“得益于厦门便利的通关环境,落地厦门以来,我们又围绕产业链布局,逐步发展了发动机维修、起落架维修等一系列企业”。
在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的机库里,整齐停放的一架架飞机正在进行维修。李正林告诉记者,截至6月初,厦门进境维修的飞机数量超过100架。而在目前建设正酣的厦门新机场中,公司也在新建机库,并计划于2026年与新机场同时投用。
作为一座外向型城市,厦门具有先进开放的发展理念,多维有效的政策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深化“放管服”改革,98%的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港口、高铁、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东南门户机场、铁路干线枢纽节点等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全国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利用外资保持对福建全省领先优势。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代斌介绍,厦门自贸片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开通首条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铁路航线,中欧(厦门)班列已稳定开行中欧、中亚、中俄3条国际货运干线,主要通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形成跨越海峡、横贯欧亚、“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平台;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国际化合作平台,建成金砖国家商品服务中心。
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两岸交流门户机场的厦门翔安机场项目,眼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厦门市翔业集团兆翔机场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兼厦门翔安机场总工程师葛红斌介绍,翔安机场作为海岛型机场,从2022年全面开工到2026年正式通航,仅用时短短4年。
“机场核心区规划面积20.1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4条跑道、约100万平方米航站楼、338个停机位,能满足民用空客a380、波音747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预计年旅客吞吐量最终可达8500万人次。”葛红斌说,新机场项目是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的百年工程,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 (经济日报记者银 晟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