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雨过后,北京798艺术区仿佛打开了一层滤镜,传统底色与现代笔墨相映成趣,潮流艺术与古老建筑相得益彰。在这里,多场艺术展览同时进行,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如今,人们对文化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北京正把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提质焕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
“2022年以来,798围绕核心区域打造近10万平方米步行街区,从品牌焕新、景观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4个维度,针对近百个大项、千余个点位全面升级。改造过程中,园区坚持把核心区域留给文化艺术机构,通过开展‘艺术回流’计划,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外艺术家作品、工作室被‘请进来’,越来越多的优质艺术机构愿意‘留下来’。”园区负责人介绍,798艺术区内有文化艺术类、创意设计类和文化科技类企业共400余家,包含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国际文化艺术类机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工作室达百余个。目前园区文化艺术类业态占比达78.65%。
园区为艺术留白,艺术为园区引流。798品宣中心副总监金晨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高地、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798艺术区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近4000场。今年以来,园区高峰客流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近60%,6月中旬单日客流达4.3万人次。作为第一批入选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798正在打造集“逛、赏、玩、游、购”于一体的夜间文旅消费生态,举办了夜游美术馆、潮流市集、露天电影、音乐会、脱口秀演出、沉浸式戏剧等各种形式的休闲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798开展夜间文旅活动以来,游客出园时间延长至21时以后,夜间出园客流增长了65.38%,折射出文旅市场不断回暖、文化消费活力强劲的发展态势。
文艺范和烟火气如何在一座城市并存?这得益于北京市独特的发展思路:文化园区不仅孕育产业,还要成为汇聚烟火气的城市客厅,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例如,郎园station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今年却快速恢复经营,客流明显增加。园区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首创郎园总经理赵春燕把经验总结为“融合运营法”。通过“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文化内容”,越来越多不同主题的创意市集、文化市集在园区落地生长。目前,郎园station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约500场,如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嘉年华和森林城市艺术生活节、北京图书市集、戛纳xr沉浸影像展、咖啡潮流市集等,并引进读书沙龙、深蓝影院、大师课、讲解音乐会、图书市集、戏剧、播客等内容,打造不间断的文化盛宴。
798艺术区、郎园station都是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缩影。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处处长邹璐巍说,近年来北京着力加强高位统筹、完善顶层设计、促进资源对接、强化产业链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共有97家园区被评为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园区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城市更新的承载地、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有力提升了人民文化生活品质。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田 杨)